申请人与发明人可否为不同的人
可以。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三条规定:“专利法所称发明人或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因此,发明人应当是个人,不能是单位或者集体,例如“××科研组”等等。如果是数人共同作出的,应当将所有人的名字都写上。
在完成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工作的人,不应当被认为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LOGO图表是否可以申请专利
1、著作权保护,可以将设计的logo图标进行著作权登记。
2、商标权保护,可以向商标局申请将设计的logo图标注册为商标。
3、专利权保护。如果设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条的规定,即是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自主研发产品技术不申请专利能否获得保护
专利权与著作权不同,著作权因作者创作作品而自动产生,不必履行登记、注册手续;而专利权是一种垄断权,是以先申请为原则的,谁先申请,专利权就授予谁。也就是说自主研发时技术成果如果不申请专利,就无法获得法律的认可和保护。如果发明人不及时申请专利,被他人抢先申请并授权,不仅无法追究他人的法律责任,反而还会成为被告。
两个或多个产品组合能否申请专利
可以。这种情况称为组合发明,是指将某些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构成一项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客观存在的技术问题。
对组合发明创造性的判断通常需要考虑:组合后的各技术特征在功能上是否彼此相互支持、组合的难易程度、现有技术中是否存在组合的启示以及组合后的技术效果等。
不同申请人提出相同申请如何处理
不同申请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先后分别提出申请,专利权应授予在先申请的人。在先申请授权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向在后申请的申请人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指出该在后申请不符合《专利法》第九条的规定。
不同申请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在同一日分别提出申请,并且这两份申请符合授予专利权的其他条件的,通知申请人自行协商确定申请人。申请人期满未答复的,两份申请均被视为撤回;协商不成,或者经申请人陈述意见或进行修改后仍不符合《专利法》第九条的规定的,对两份申请均予以驳回。
哪些内容不能申请专利
1.科学发现:例如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新发现以及纯粹的科学理论和数学方法等。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例如对人进行教育的方法、对动物进行训练的方法、生产管理和经商方案、单纯的计算机程序等。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例如中医的诊脉方法、针炙方法,西医的化验方法等。
4.动物和植物的品种。
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主要是出于国防上的考虑。
6、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妨碍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例如吸毒用具、破坏防盗门的方法和工具,伤害良风习俗的外观设计等都不能给予专利保护。
专利保护期限
(1)发明专利:发明专利保护期限为自申请日起20年。
(2)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限为自申请日起10年。
(3)外观专利 : 外观专利保护期限为自申请日起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订版)》将外观专利保护期限由原来的10年调整为15年了,自2021年6月1日起实行)。专利需每年在次年的年度截止日之前缴纳年费。
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如何界定
我国《专利法》第六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专利法》第六条所称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是指:
(一)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二)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三) 退休、调离原单位后或者劳动、人事关系终止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专利法》第六条所称本单位,包括临时工作单位;《专利法》第六条所称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