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以常见的六种方式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这六种方式是上述三种布局策略的具体手段。
特定的阻绝与回避设计
通过少量专利实现基本目的。具体地说,特定的阻绝是指仅用一个或少数几个专利来保护特定用途的发明。回避设计是指采用不同于已知的专利保护的技术方案,设计新的方案,从而避开已有专利的保护范围。此类专利布局数量较少,只需注意各个专利间的各自特点即可。
策略型
策略型专利通常具有较大的保护范围,具有较大阻绝功效,阻碍性高、无法规避设计的特点。此类专利常见于储备式布局中,通常保护范围较大,专利的内容较为丰富,可以通过优先权、分案申请、PCT申请等制度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同时避免被认定为非正常专利申请。
地毯式
地毯式专利布局策略通常是通过申请大量的专利,形成专利雷区,一般应用于不确定性高、各种研发方向都能产出结果,技术路线效果相近,或是处于早期,专利的重要性无法明确判断的时期。如果没有系统性、整体性的专利规划,则容易演变为专利泛滥,无法发挥预期效果。此类专利是非正常专利认定的重灾区,因此需要控制此类专利的布局数量。
围墙式
利用系列式的专利形成技术路线的完整保护。此类专利容易被认定为“所提交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系为规避可专利性审查目的而故意形成的明显不符合技术改进或设计常理,或者无实际保护价值的变劣、堆砌、非必要缩限保护范围的发明创造,或者无任何检索和审查意义的内容”,因此需要预先评估各个方案的实际效果。
包围式
以多个专利包绕着竞争对手的重要专利或基础专利。通过专利组合使得竞争对手的重要专利或基础专利难以商业应用或应用成本过高。此类专利更多的是结合应用场景的实现,容易被认定为“所提交专利申请存在编造、伪造或变造发明创造内容、实验数据或技术效果,或者抄袭、简单替换、拼凑现有技术或现有设计等类似情况的”,因此需要对方案进行仔细评估。
组合式
组合式专利布局,顾名思义,就是综合运用上述几种模式进行专利布局。